世界快播:耕好节粮减损“无形良田”

2023-06-21 14:02:48 来源:人民日报


【资料图】

在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光华乡大兴村的麦田里,收割机正在作业。

闫 鑫摄

不久前,以“储备安全 科学减损”为主题的2023年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活动周举行。今年活动周聚焦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战略,突出科技和人才在推动节粮减损、促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的重要支撑作用,强调增强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保障能力。

保障粮食安全,要在增产和减损两端同时发力。夏收时节,各地聚焦粮食生产、收获、储备、加工等环节,加大力度减损降耗,全方位保障粮食安全。

加强源头管控,把住粮食减损第一道关

麦收时节,在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小涧镇海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里,30余台新款高性能纵轴流小麦收割机,经过打油、更换滤芯等准备工作,投入“三夏”作业。

“去年我们合作社购买了22台新型纵轴流小麦收割机,每秒喂入量为8公斤,具有抛撒率低、破损率低的特点,能有效减少收割环节粮食损耗。”合作社负责人邓海峰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这批收割机就成了机手们的首选,“今年我们又购买了11台,目前合作社全部换上了新收割机。”

节粮减损等于增产。加强生产环节源头管控,是把住粮食减损的第一道关。近年来,在国家有关部门支持下,全国建成了5500多个专业化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累计推广使用近1000万套农户科学储粮装具,科学使用装具的农户储粮损失由平均8%降至2%以内。

为减少田间地头的收获损耗,蒙城县制定《2023年粮食机收减损工作方案》,把推广高性能的纵轴流小麦收割机作为重要内容,引导农户优化收割机结构,从源头上把住粮食机收减损这一环节。去年以来,蒙城县新增1200余台小麦联合收割机,95%以上是高性能机械。

今夏,山东省莱西市农业农村局针对夏收农机手开展多期培训。“小麦联合收割机作业前要做好充分保养,根据地块等自然条件调试作业参数。作业时,压低收割麦茬高度、放慢驾驶速度、提高作业质量,避免吞吐量大之后出现撒粮现象。”莱西市农业农村局高级工程师史立杰说。

莱西市还加快农机升级换代,全面提升作业效能,近3年累计推广使用先进农机具5372台,发放补贴资金9000余万元,更新321台拖拉机、收割机,发放补贴资金280余万元,以科技化促进农业机械作业提质、增效、降本、减损,力保70余万亩小麦颗粒归仓。

“通过粮食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等活动,激励农机手在生产实践中精操作、提效率。”有着20多年麦收经验的山东青岛供销普惠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振东介绍,“农机合作社和农机手签订‘合同’,针对机收损失率等指标提出明确要求,尽可能减少收割作业带来的粮食损耗。”

用科技手段储好粮、管好粮,实现绿色优储

走进莱西市粮食储运站的粮仓,368个智能化传感器均匀分布在各个点位,温湿度等数据即时导入后台系统,实现24小时自动监测。

“我们增加人员巡查频次,一旦出现局部温度过高,立即采取通风降温措施。”莱西市粮食储运站党支部书记、站长姜云起介绍,“与以往采用大功率吸入式风机不同,现在引入小功率吸出式离心风机阶段性送风,可以有效避免温差过大,消除水分结露,减少粮食呼吸作用带来的粮食损耗。”精心管理之下,莱西市粮食储运站储藏周期粮食综合损失率降至0.2%。

用科技的手段储好粮、管好粮,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一招。近年来,我国粮食仓储设施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储粮技术总体处于世界较先进水平,粮食仓储正在由“安全储粮”向“绿色优储”跃升。各级粮食和储备部门在粮食仓储和科技工作中贯彻新发展理念,发挥科技支撑和创新驱动发展的作用,不断推动科学保粮、绿色储粮,更好满足人民由“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营养健康”转变,不断增加绿色优质储粮供给。

“目前,粮情监测、机械通风、环流熏蒸、谷物冷却‘四合一’储粮技术已成为国有粮库的标配。通过向密闭粮仓或覆膜粮堆充入氮气或二氧化碳等,营造低氧环境,可以有效防治储粮虫霉,减少化学药剂使用,保障粮食品质。其中,全国气调技术应用仓容超过3500万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湖北省钟祥市农机发展中心,一张地图上插着不同颜色的小旗。“已经建好烘干点的,我们就插上红旗,在建的插上绿旗,规划要建的插上黄旗,挂图作战,推进建设进度。”钟祥市相关部门负责人说。

去年,湖北启动粮食烘干能力提升行动。钟祥市开展了100个产地粮食烘干点建设。为鼓励农户购买烘干设备,当地在农户购买农机享受30%国家补贴基础上,推出叠加补贴计划,烘干能力1吨给予补助1000元,相当于增加10%左右的补贴,有效激发了农户购买烘干设备的积极性。

莱西市充分利用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为农民夏收提供干燥、储存等服务,广泛发动镇街深入农村开展丰富多样的宣传方式,为农民科学储粮开展科普培训,减少收后储存损耗。

此外,相关部门推动在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建立以粮食收纳库为依托的新型农村储粮模式,并进行储粮技术应用示范,建立示范户1.18万户,粮食储存环节节约减损取得显著成效。在粮食运输环节,开发应用了铁水联运接卸技术、粮食铁路运输专用车皮和专用散粮车、集装散粮物流装具等技术,提高了粮食流通效率,减少了粮食损耗。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加快实施“粮食绿色仓储提升行动”,推动粮食精细化储藏保管,提升仓房保质保鲜储存能力和机械化、自动化进出仓技术水平。完善运输基础设施和装备,打通农村粮食物流服务通道,确保运输更加顺畅便捷。

倡导适度加工、合理加工,提高粮油加工转化率

安徽联河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数十台机器轰鸣脱粒,包装好的大米整齐堆放。作为一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和全国大米加工50强企业,联河公司年生产大米能力达30万吨,产品销往北京、上海、福建、广东等地。

“公司围绕稻壳、米糠、碎米、成品米技术研发路线,建生态种养基地,实现绿色储粮,采用低温循环干燥烘干,实行适度加工工艺生产,开展副产品综合利用,助力节粮减损。”联河公司董事长甘启斌说。

粮食从原粮到成品粮有个加工过程。近年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加大技术研发和成果推广力度,引导企业升级改造加工设备,提高成品粮出品率和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率,同时重点抓好粮食加工标准化建设,依据保粮食安全、保食品安全的原则,制定科学加工标准,通过标准引导全社会节约粮食。

联河公司新增智能低温循环烘干设施设备,有效降低稻谷烘干形成的爆腰、裂纹,大大减少稻谷在加工过程中的碎米率和粉碎率。据测算,按照每吨潮粮因不能及时烘干造成变质的比例0.2%计算,公司每天可挽回粮食损失4吨,全年按5个月烘干时间算,可减少粮食损失600吨。

“从基地、烘干、仓储、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5个方面,公司每年节粮达1100吨,增产8250吨,加工损失率降低1.2%,产成品出品率增加4.6%,副产品综合利用增值3600万元。”甘启斌说。

专家表示,粮食加工副产物有较大增值空间,要倡导适度加工、合理加工,提高粮油加工转化率。推进面粉加工设备智能化改造,鼓励应用柔性大米加工设备,引导油脂油料适度加工。加强粮食资源综合利用,延伸粮油产业链条。

“切实推进全链条节粮减损,需要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从业者、消费者共同努力。”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将坚持科技为先,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不断开展宣传教育,与全社会一起共同耕好节粮减损这块“无形良田”,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上一篇 : 安徽127所高等学校全名单发布

下一篇 : 最后一页

x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