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蓝光20个交易日股价低于1元 将成首家交易类强制退市房企?

2023-05-10 07:24:58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资料图片)

20个交易日大限到了,但*ST蓝光(SH600466,股价0.40元,市值12.14元,以下简称蓝光发展(600466))并没有迎来转机。

5月9日,蓝光发展以0.40元/股收盘,这已是蓝光发展连续20个交易日成交价低于1元/股。根据相关规定,上交所将自该情形出现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起,对公司股票实施停牌。在停牌后的15个交易日内,根据上市委员会的审核意见,上交所将作出是否终止蓝光发展股票上市的决定。

自2015年借壳上市,2019年跻身千亿房企阵营并开启双总部战略,到如今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情形,蓝光发展用了8年时间。如果被终止上市,蓝光发展将成为A股市场首家因交易类强制退市的房企。

数据来源:上市公司财报 视觉中国(000681)图 杨靖制图

曾在各地高溢价拿地

作为曾经四川地区最大的房企,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的蓝光发展,从年销售额破千亿元到负债超400亿元,仅用了短短三年时间。

2008年,蓝光发展斥资3.22亿元取代因债务问题而转让控制权的迪康集团,拿下迪康药业约30%股份成为迪康药业的大股东。而彼时,证监会对借壳上市的企业有严格要求,蓝光发展的土储也严重不足。

此后蓝光发展积极扩张和纳储,并于2013年正式启动迪康药业重组预案。两年后,蓝光发展终于如愿以偿挂牌上市。2015年4月16日,迪康药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更名为蓝光发展(四川蓝光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其股价甚至一度达到了13.6元/股。

为了抢占大健康领域,在上市当年,蓝光发展提出了“地产+医药双轮驱动”战略,将迪康药业视为支撑业务发展的重要一环。尽管彼时药业发展不景气,但借壳上市之后,随着融资渠道的打开,蓝光发展大力进行全国化布局,开启了激进的地产扩张之路。

而这主要体现在了其高溢价拿地上。上市当年,蓝光发展就以近20亿元拿下合肥市高新区230亩地块,溢价率达124%;2016年,蓝光发展以9.97亿元在青岛拿地,溢价率高达204%。

特别是在2020年,蓝光发展更是连续在各地高溢价拿地。当年4月,蓝光历经近3个半小时、196轮激战,以溢价率123%拿下河南南阳一幅地块;随后的5月和6月,分别以151%、149%的溢价率继续在河南补充土储;8月,蓝光经过百轮激战击败央企中海首进石家庄,所拿地块的溢价率达到99%。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当年蓝光就有21幅新增地块溢价率超过了50%。

也正是在这一阶段,蓝光发展迎来了上市后的巅峰时刻。公开信息显示,上市之初,蓝光发展销售额为183亿元,到2019年,蓝光发展销售额已达到1015亿元,成功跻身千亿房企阵营。

与众多谋求规模与资本的房企一样,2019年蓝光发展也在上海虹桥启动了“成都+上海”双总部战略。彼时,蓝光发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上海总部是运营总部,将打造投融一体化体系、经营指挥及运营统筹体系以及资本资金合作平台能力,是公司重要的信息平台和重要合作平台。

实现双总部战略一个月后的2019年10月,蓝光发展旗下物业公司蓝光嘉宝服务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至此,蓝光实现了“A+H”双资本平台共舞,也是西南地区首家。

陷债务泥潭无法自拔

然而,好景不长。2021年7月,蓝光发展宣布公开债务爆雷,此后深陷泥潭。

事实上,蓝光发展的资金问题早有端倪。早在2020年,蓝光发展便将其资产一一摆上了出售席。

最早被出售的就是其曾经的大健康产业。2020年7月,蓝光发展以现金9亿元出售成都迪康药业100%股权于汉商集团(600774);2021年2月,蓝光又以49.64亿元出售其所持有的蓝光嘉宝服务64.26%股权于碧桂园服务。

失去了曾经引以为傲的“A+H”双资本平台后,蓝光发展也曾笃定地表示不会撤离上海虹桥总部,但在巨额债务的压力下,蓝光所持资产早已“由不得其做主”了。

今年4月初,宁波海创通过拍卖方式以5.1亿元的价格拿下虹桥世界中心D1栋写字楼项目,而这正是蓝光发展上海总部所在地。

但对于蓝光发展而言,“厄运”尚未结束。2022年年报显示,蓝光发展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49.41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约-242.0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约-238.69亿元,同比减少1858.96%。

截至2023年4月4日,蓝光发展累计到期未能偿还的债务本息金额合计420.55亿元(包括银行贷款、信托贷款、债务融资工具等债务形式)。

由于“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公司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在5月4日开市起复牌,股票简称由“蓝光发展”变更为“*ST蓝光”。对此,蓝光发展表示,2023年公司将面临严峻考验,将在稳定经营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债务风险化解方案制定和实施,维护公司及全体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然而,比财务类退市来得更早的是其交易类退市。截至5月9日收盘,蓝光发展股票价格已经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第9.2.1条第一款的规定:如果公司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人民币1元,公司股票可能被上交所终止上市交易。若公司股票触及上述交易类强制退市情形,上交所将在15个交易日内对公司股票做出终止上市决定。

事实上,自今年4月6日蓝光发展股票首次跌破1元以来,市场上关于其是否会采取措施提升股价的讨论一直有之,甚至一度传出蓝光发展已初步制定了“以股抵债”的债务重组方案,但很快蓝光发展就对此进行了辟谣。

如今,20个交易日已满,5月10日蓝光发展将开始停牌,等待上交所在15个交易日内给出最终的裁决。

谋划7年成功上市,上市8年后却面临强制退市,蓝光发展能否迎来转机?5月9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联系了蓝光发展的相关人员,但并未得到有效回复。

退市房企数量还将增加

事实上,面临被强制退市的上市房企不止蓝光发展一家。

记者梳理发现,截至5月9日收盘,*ST中天已连续13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ST美置已连续8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ST泛海已连续14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值得一提的是,5月9日*ST宋都也迎来了第8个交易日内的第7个跌停,股价已跌至1.28元/股。

而退市风险企业数量的增加,源于2020年底被称为史上最严“退市新规”的出炉,该新规构建了财务类、交易类、规范类和重大违法类等4类强制退市指标体系,增加了退市风险警示公司被出具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或者否定意见触发退市的情形,同时审计意见和其他财务指标交叉适用,审计意见的作用更加重要。

需要注意的是,自从退市新规执行以来,A股退市公司数量逐渐增加。根据证监会数据,2021年、2022年A股强制退市公司数量分别为17家、42家,两年退市公司数量占30多年来A股全部已退市公司总量的40%。今年以来,A股市场已有*ST凯乐、*ST荣华、*ST西源、*ST金洲等均因股价低于面值而退市。

今年2月,全面注册制改革正式实施,退市制度也进一步完善,新增了对红筹企业交易类退市情形予以调整适用的特别规定。在业界看来,在多元化的退市制度下,为出清不合格上市公司提供了保障,进一步增强了对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今年的退市潮反映出市场监管部门加强退市制度执行的力度,以及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和经营状况的审查和监管。”

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5月8日接受记者微信采访时分析指出,近年来监管部门不断强调“常态化退市”制度的建立,A股退市常态化的推行与全面注册制的推行相辅相成。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上一篇 : 冬瓜猪肉炖粉条正宗做法厨师长?

下一篇 : 最后一页

x

相关推荐